长三角三季度外贸回暖 浙江进出口逆势上扬
陆续出台的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数据有所回升。
陆续出台的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数据有所回升。
其中,在大环境并不乐观的前提下,浙江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2%,实现逆势上扬。此外,从9月份的情况来看,地方进出口数据也出现回暖现象,其中,杭州9月进出口也实现了8.1%的增速,出口更是增长15%。上海9月单月进出口增速也由负转正。
不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和企业认为,尽管数据有所回暖,但是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而从外贸企业的预期来看,对未来的期许程度并不太高。
三季度数据回暖
杭州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进出口总值和进口增速同下降2.6%和15%,但是浙江前三季度外贸出口总值却实现了1.2%的增速。
杭州海关分析认为,浙江的特点是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附加值高、占浙江出口超过四成的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依托附加值提升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速。
此外,浙江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杭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口商品4050万单、货值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0倍和145倍。
杭州海关认为,随着跨境电子商务B2B模式的正式运作,未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将成为我省出口的新引擎、新亮点。
浙江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浙江外贸转型升级较早,对经济新常态的适应能力强,所以在全国来看,浙江表现要更好,外贸回升也会相对较快。
徐剑锋说,跨境电商对浙江外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外贸机制革新和提升出口竞争力上。
此外,从9月单月的数据来看,江浙沪三地进出口数据都出现一定好转。
其中,上海在9月份也出现了好转迹象,9月单月进出口增速由降转增,实现2.5%的增速。9月出口更是由8月的下降7.5%转为增长7%,进口降幅也有所缩窄,单月进出口值均为今年内的新高。杭州9月进出口也实现了8.1%的增速,出口更是增长15%。
对此,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黄建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进口来看,自贸区发挥了作用,通关便利化和国际贸易的货物便利化、单一窗口建设也取得了成效。此外,跨境电商也能作为外贸的稳定器和调节器。
在江苏,江苏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分析外贸形势时表示,全省进出口增幅持续好于全国,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持续优化,质效有所提升。
外贸前景仍不乐观
不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外贸企业认为,目前外贸形势和前景仍难言乐观。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接触的外贸企业情况都不太好,对未来的期许程度也不高。
张汉东分析称,从现在形势来看,民企容易面临生存问题,所以浙江出口积极性比较高,这是浙江出口好于全国的根本原因。而广东和江苏大多是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的出口,这些全球布局的企业不扎根于中国,且逐利倾向明显,所以上述两地就会出现更加明显的产业转移和订单转移。
张汉东称,对此往年高增长,今年形势依然不乐观,希望年底可以稍微冲量,也能够有一些质的增长。
宁波中基集团副总经理应秀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数据有所回暖,但并不是形势回暖的预示。
应秀珍说,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今年春季广交会的订单一般在下半年完成,因此往年的出口一般都是下半年大于上半年。今年秋交会第一期已经结束,外商到会比往年少。其次金砖五国的货币还在持续贬值,而且贬值幅度还在增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周边国家取代还在加剧。
“这样来看,对回暖有预期的话可能会有所失望,外贸形势确实非常严峻,希望‘一带一路’能够带来更多商机。”应秀珍说。
江苏一家从事农产品(15.29,0.31,2.07%)进出口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企业成本在增加,利润空间较小,明年将视具体情况调整进出口比例。
张汉东说,对企业而言,企业加大投入也需要利润基础,技术研发、品牌营销都是需要投入的。要生产高精尖产品,这里也存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的问题。现在政府不能光喊口号,要在简政放权、通关便利化、缩小贸易成本等方面为企业着想。
黄建忠则建议,对上海而言,目前可以采用的措施,一是加快贸易便利化的改革。当前贸易非直接成本仍然较高,即使在上海自贸区,每个计算机的通关成本达到2800元人民币,大大高出于台湾和新加坡两地。二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和自贸区的便利条件,加快产能的外移和对外投资,用对外投资来促进外贸出口,以及在国际销售渠道和产品市场化的布局。
发布时间:2016/6/29